Skip to content

思维导图的本质与全内容思维导图[认识论,方法论]

原文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97023871

原创内容,翻版必究。

1.传统思维导图的本质

传统思维导图的本质是:

信息结构的可视化。

1.1信息的二维性

信息是客体。

任何信息,都包含着信息的内容和信息的逻辑结构。

信息是二维的。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:

(1)信息分为信息的内容和信息的逻辑结构。

(2)描述信息的逻辑结构多采用二维结构(三维结构可读性较差)。

1.2自然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之一

我们阅读,听讲,思考,讲授,等等行为,都是与信息进行交互。

我们的大脑通过自然语言与信息进行交互。

举例说明,当我们思考:“什么是思维导图”。我们一定在使用自然语言进行思考。

自然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之一。

1.3自然语言的缺陷

信息是二维的。自然语言是一维的。自然语言可以完美的呈现信息的所有内容。但无法直观的呈现信息的结构。在自然语言中,信息的结构“隐藏”于信息的内容。

当我们通过自然语言与信息交互时,大脑对自然语言做如下处理:

(1)理解或回忆包含信息的语词的内涵和外延。

(2)提取,整理信息的结构。

同时,因为:

(1)不通过任何工具,大脑只能处理被记忆的信息。

(2)对于多数人,短期记忆能力有限。

所以:对于多数人,人脑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信息量过大,逻辑结构较复杂的自然语言。遗忘导致了信息结构的丢失。

1.4思维导图是信息结构的可视化

记录+查询有效对抗遗忘。

记录是一种可视化。

自然语言有效的可视化信息的内容,思维导图有效的可视化信息的结构。

思维导图,可以将隐藏在自然语言内部的信息结构分离出来,用图形化的方式让人直观了解。

传统的思维导图就是可视化的信息结构。

通过思维导图,人们可以有效的处理难提取,易遗忘的信息结构。当我们应用思维导图的时,会觉得混乱的内容突然变得清晰,一目了然。是因为思维导图将信息的结构补充完整,从而更充分地还原信息本身。

2.全内容思维导图

2.1传统思维导图的缺陷及原因

自然语言长于展现信息的内容,短于展现信息的结构。传统思维导图长于展示信息结构,短于展示信息的内容。

由于载体(纸张)限制,传统思维导图无法容纳大量信息内容。

实体纸张,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,它无法通过展开-折叠的方式,压缩信息,信息存储量过小。

2.2思维导图软件改变了思维导图的建构规则

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软件制作思维导图

思维导图软件,实际上已经深刻的改变了思维导图的建构规则:

(1)通过展开与折叠,我们可以实现信息的完全压缩与释放,可以在直观的获取信息结构同时通过展开来获取信息内容。

(2)由于软件存在几乎无限的二维空间,足以容纳全部的信息内容。

(3)不限于自然语言,我们可以插入图片,视频。特殊的,通过插入网络链接,思维导图可以形成更开放的信息体系。

2.3人们对思维导图的理解现状

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思维导图是一个黑箱,人们会觉得思维导图有用,却不知道为什么有用,从而导致了人们对思维导图产生了很多“仪式化”的规矩。

上文已经提到了,思维导图实际上就是可视化的信息结构。将信息结构可视化,是思维导图的核心和魔力的来源。反过来说,只要将信息的结构表现清晰,就是好的导图,而不必拘泥于传统思维导图的“仪式”。

在“仪式化”的影响下,当电脑思维导图出现之后,人们在使用电脑制作思维导图的时,依然采用纸质思维导图的仪式和规矩,割裂了信息的内容与结构。

2.4全内容思维导图的定义

全内容思维导图,就是将信息的结构与全部内容,整合在一张思维导图里。

以前通过纸张制作思维导图难以实现全内容思维导图,但通过思维导图软件,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全内容思维导图的制作。

自然语言是信息内容的可视化,传统思维导图是信息结构的可视化。

全内容思维导图,是信息本身的可视化。

2.5.全内容思维导图与传统书籍的对比

由于我的研究领域是应试教育学习方法,所以我从我研究的范围内为大家展示全内容思维导图的用处。大家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,去思考全内容思维导图更多的用处

在应试领域内,全内容思维导图可以做什么?实际上,全内容思维导图可以重构教材和学习方式,将一维自然语言的传统纸质教材重构成MECE的二维全内容思维导图。以数学教材为例,这是对比:

传统教材:

全内容思维导图:

教材与传统的思维导图无法做到图示导图的高压缩性与全内容性。

用于示例的思维导图,主要是考研数学三的高数部分,欢迎各位参观使用。

2.6如何制作与使用全内容的思维导图**

2.6.1 使用

实际上这样的全内容思维导图最好由专业机构进行制作,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制作,难度非常低,会截图就会做

2.6.2 全内容思维导图对各个学习环节的优化与应用:

(1)获取信息

实际上,你可以通过任何渠道获取学习信息的内容,比如阅读,听讲,讨论查百度等等方式,但你只能通过思维导图这一类工具来获取学习信息的结构。而通过全内容思维导图,你可以MECE(不重合不遗漏)的一站式获取你所需要的全部学习信息的内容与结构。你的信息获取效率和质量,要远高于使用纸质书籍的同学。

(2)理解已获取的信息

所谓理解,在上文中提到过,实际上包括了两个事情,一是理解和回忆构成信息的语词的内涵和外延,二是整合信息的结构。对于整合结构,实际上你已经不用去做了,思维导图已经将信息结构摆在你面前。相较于那些使用自然语言获取学习信息的同学而言,你节省了“运用大脑整理信息结构”的时间,实际上在运用传统的方法学习的过程中,由于存在一个“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的过程”,通过大脑整合信息结构的过程实际上是非常漫长的。你能将它节省下来,对学习效率的提升实际上是巨大的。

而相较于理解语词而言,理解语词的本质过程实际上是使用你所熟悉的概念组合,来类比陌生的概念,从而理解一个陌生或抽象的概念。比如我们在理解电流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把电流想象成了水流,我们才能有效的理解。这里的“水流”就是我们所谓的“思维钩子”。但是,由于概念的组合方式数目过大,所以实际上我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借用“外脑”来帮助我们理解,比如上课,阅读等。但是,上课,阅读所提供的信息是一个封闭体系,换句话说,只能为你提供固定的理解方式,未必适用于你。但是,通过全内容思维导图所提供的互联网链接功能,我们完全可以把理解方式做成一个开放的系统,产生大量的理解方式供你挑选,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效率,也将远高于传统的方式。

(3)应用已获取和理解的学习信息。

我们应用知识,不论是解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,都遵循着如下步骤:

需求→查询→应用→解决

若被需求的信息已被大脑记忆,我们从大脑内部查询,称之为“内查询”。

若未被记忆,需要从外部信息源查询,称之为“外查询”。

在应试学习训练的过程中,存在着大量的外查询行为。应用全内容思维导图,在某些领域可以有效的优化外查询流程,提高外查询效率,从而提高信息的应用频率,使信息更快的被记忆,从而将外查询转化为内查询。

这里以考研数学习题训练为例。

过去,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而言,在数学习题练习的前期和中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。为什么?原因很多,这里举个很典型的场景:你做着这道题,突然有一个公式想不起来,或者有一个性质定理的概念很模糊。如果你试图自己硬想,就真的是浪费时间了,因为最高效的记忆是“短时多次”,而不是“长时少次”。更有效的做法肯定是立即查询。如果你去查询纸质书本,由于你对书本的结构认识不足,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查询到你想要的知识信息,尤其是一些不起眼的“二级结论”,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寻找。

类似“常用无穷大快慢程度”这样的二级结论,无法通过目录寻找,只有通过逐页翻找才能发现,而且有的教材未必有相关内容。

通过应用全内容思维导图,仅需要三步点击,即可寻找到你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内容。通过四步点击,你还可以复习相关的知识内容。若导图中没有相关内容,首次通过其他方式查询到相关信息后,也可以及时补充进导图,便于下次查询。

查询速度,甚至要优于搜索引擎。通过这样的工具,有效缩减了外查询对学习效率的影响。同时,查询这个行为本身,也是对知识结构的一个应用过程。你通过不断的查询,实际上你的大脑就会被动的记忆整个知识结构。

如果进一步细化,流程化习题的训练过程,各位可以移步至我的另一篇回答,学习习题训练当中的“五级分类法”,相信各位会对刷题和应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。

在“五级分类系统”中,在二级升三级的时候,把电脑摆在面前,并使用“全内容思维导图”辅助学习,有奇效。

(4)记忆信息。

我们的考试,考的无非就是我们对学习信息的记忆。记忆分被动记忆和主动记忆。上文提到的“外查询”转化为“内查询”便是被动记忆的基本过程。主动记忆的核心在于对信息的再处理,将其转化为易于人脑记忆,同时易于还原成原信息的新信息。比如采用口诀法记忆数学公式等。 对于主动记忆,全内容思维导图也提供了较为“粗暴”的解决方案:

3.思维导图的分类

最后,关于思维导图的制作,我主要从制作目的的角度提三个一般性方法,帮助大家清晰的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思路。

3.1第一类思维导图:

目的:整理,发散自己的思维,寻找灵感。

方法:按照东尼博赞的仪式,从中心图出发,在一条思维路线上,想到什么,就填写什么。

举例

3.2第二类思维导图:

目的:复现,整理已知信息的内容和结构。

方法:采用“全内容思维导图”,严格复刻已知信息当中包含的结构,并按照该结构填入全部内容。

举例

3.3第三类思维导图:

目的:根据使用需求重新建立一个MECE信息结构,并将原有的信息内容填入新的结构当中,以达到方便查询,记忆等目的。

方法:采用“全内容思维导图”,根据需求首先建立一个MCEC的信息结构,再将原有信息内容按照结构提供的分类填入对应的结构当中。

举例

实际上将制作第三类思维导图的过程复现在大脑中,就是所谓的结构化思维。

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模式是先理解自然语言内容,后整理思考结构(多数达不到这里)。

结构化思维是先有结构模型,再用将内容填入结构模型当中。

除了我上文提到的应用方式,全内容思维导图还将有更多神奇的应用方式,等待大家去进行二次开发。

4.总结

信息是二维的。

自然语言是一维的。

自然语言是信息内容的可视化。

传统思维导图是信息结构的可视化。

全内容思维导图是信息本身的可视化。

最后,欢迎各位来到“方十字费曼技巧社1群”,共同探讨,实践应试教育领域更高效的学习方式。QQ群号:933781493。

以上。



回到顶部